职工心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职工心声

粤企争相定制“实惠稳定劳动力”

时间:2016-06-13

临近毕业季,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让师生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乐观。据广东省教育厅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全省26.1万高职生已有过半人数获得单位意向签约。在2015年,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也高过研究生的90.19%和本科生的94.08%,达到95.91%。

高就业率的产生与高职院校“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相关。但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者看来,此类模式仍存在隐忧,对于产业技术的升级和毕业生的个人发展,都未必是最好的模式。

趋势:对接产业转型需求“订单班”日益流行

5月23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迎来一场特殊的招聘会——预就业招聘会。当天200多家企业要招的对象不是毕业生而是大二学生,2500多名该校大二学生在当天被企业“相中”,现场签订“预就业三方协议”。该学院副院长李铭辉介绍,在预就业招聘会上“抢”学生,只是企业来校提前“预订”学生的方式之一,近几年,企业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形式“预订”了不少还未毕业的大二生。除了骨干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企业青睐“抢定”,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不乏被提前“定制”的案例。

“除了在学校预招聘大二学生,还和学校开展了‘订单班’合作。”广电运通学院负责人、广电银通培训总监谢华介绍,之所以和学校开展“订单班”合作,与企业近年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有关。谢华认为,相比以往的招聘,“订单班”培养的企业员工更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也更不易流失。

“订单班”模式实际是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前置,让学生还未毕业提前一年进入企业“边实训边上课”,学生既能修满毕业学分,又能提早适应企业需求——刚一毕业甚至还未毕业就能正式上岗。这样既强化了学校的技术实操领域的教学,又缩小了企业员工培训周期,为企业带来“降低培训成本、稳定员工队伍”的人力“储备池”。

据统计,目前全省81所高职院校已有超过60%院校开设了“订单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还成为了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主要培养模式。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全校每年订单培养人数超过学生总数六成。

除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另一热点。目前,全省已有近三分之一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全省高职在校生中约有10%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提前就业。和“订单班”模式不一样,“现代学徒制”对高职生的培养更为系统且专业,除了“边实训边上课”的“生产性课堂”模式之外,“现代学徒制”对学生还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制造2025规划及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下,大量企业尤其先进制造业、高新科技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些因素同时倒逼广东高职院校不断改革。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都在不断调整学科建设,推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主动对接产业转型人才需求。

忧虑:企业只考虑获得更多“实惠”稳定劳动力

然而,高职生高就业率、快速就业背后,也显现出“快餐式”就业的短视现象,由此更带来教育专家对于此类培养模式可能造成毕业生只有服务能力、没有行业技术引领能力的忧虑。

“现在广铁职院之所以每年有98%高就业率,和当前国家基础产业大量扩张所需求人才量有关。但现在学校输出的人才大多仅限在运营服务型人才。未来产业转型,还需要更多高端设计、研发人才。这方面恰恰是目前人才培育的短板,也是广铁职院面临的危机。”

广铁职院院长景广军的担心,在当前众多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不少高职院校内专家都指出,现在高职院校热门的“订单班”模式存在就业“快餐化”现象,企业产能扩张就设一个“订单班”、招一批人,没有产能就不开班。

在政、企、校都有过从业经历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建坤看来,借助“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广东高职院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改革步伐。“但现有的‘订单班’模式更多是跟着产业走,这样的方式远不能培育出能引领产业技术转型的人才。”

卢建坤还指出,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或政策性激励很难落实到位,企业目前的热情更多只是停留在“通过‘订单班’能获得更多‘实惠’稳定劳动力”的考虑层面。在他看来,目前,不少学校的实训课程是放在校园实训室,学生更多时候是围着一台重复教学使用的机器练“实操”。有的学校虽然已经在企业开课,但学生能全流程从研发到一线生产都有“实操”的机会很少,大多是停留在一线生产线的跟班。

思考:培育创新驱动技术人才需要校、企、政三方努力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大规模、大批次、粗放式生产,转为小批量、定制化、精细化生产。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新增技术技能人才近七成由职业院校配置。

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发展隐忧,推动高职院校培育更多适合并引领产业转型的工匠人才,值得深思。

卢建坤认为,要真正培育出匹配创新驱动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同时完善“校”“企”两端存在的不足。

因此,卢建坤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不仅要有校企融合的战略规划,更应从教学环节真正打通融合,将“生产性课堂”补齐、开足,让学生既能跟从工程师学习,也能得到车间师傅指导,实现从研发到一线生产都有机会实训锻炼,“未来就不会局限于长期是一线工人的格局”。

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系统的配套政策来鼓励更多卓越企业面向高职院校提供教学平台,让他们愿意耗费一定的生产成本,为学生提供有效、有用的“生产性课堂”。比如,对愿意提供教学平台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招工绿色通道等,同时也要对提供教学平台的企业本身设置“准入”门槛,让有真正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加入到校企人才共建队伍中来。

2015广东高职院校就业数据

就业率

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80%。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0.19%;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08%;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91%。

热门就业专业

2015年专科中的专业初次就业率为100%的有7个。水利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9.08%;其次是生化与药品大类,就业率为98.11%;第三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就业率为98.05%。

就业冷门专业

2015年,就业率小于90%的专业有11个,最低的是刑事执行专业,为59.86%,其次是主持与播音,为80.37%。

热门专业

从专业看,2015年专科毕业生涵盖349个专业,其中人数最多的专业是会计,有13492人;其次是商务英语,有11876人;第三是会计电算化,有10228人。

高职毕业生薪酬横向对比

201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薪酬为3130元/月。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5720元/月;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3439元/月;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646元/月。

高职毕业生薪酬哪些最高、哪些最低?

从专业大类平均月薪看,2015年专科毕业生中,交通运输大类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最高,达3065元/月,比平均水平高15.84%;医药卫生大类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最低,仅为2433元/月,比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低8.05%。

哪些专业涨工资最快?

与2014年相比,水利大类的增幅最大,为25.99%;其次是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增幅为24.48%;第三是轻纺食品大类,增幅为16.79%。增幅最小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为2.48%;其次是交通运输大类,增幅为2.58%。

高职毕业生就业都去哪儿了?

2015年专科毕业生中,20.91万毕业生到企业单位就业,占专科毕业人数的83.37%;2.18万毕业生到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占8.81%。

来源《南方日报》刊登日期2016年6月12日​